【绍兴晚报】职校生就业为何越来越俏?

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学习汽车检修

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职业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。不过,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针对职业院校学生、教师以及企业的调查显示,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正在逐渐增强,职校生日益走俏。职校生的优势究竟在哪里?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瓶颈?请看记者调查。

调查显示:

职校生对学校教育满意度高

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对全市5家中职学校、610名应届毕业生和4家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研,出具的《绍兴中职教育发展调研报告》显示,中职院校毕业生对所学的专业较为满意,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46.4%和28.2%,选择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仅为1.0%和2.1%。

从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对绍兴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填的问卷中了解到,43.39%的学生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状态很好,37.74%的学生选择了好,选择一般和不清楚的学生分别为13.21%和5.66%,选择不好的学生为0。在调查中,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,58.49%的学生将会进入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,其余的学生选择创业或继续升学。

晓春是2011年毕业的国际商务专业职校生,距今已有11年。回忆当时的学习生活,她认为当时大家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很高,这其中离不开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技能的提升。

“我们的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非常丰富,课程设置与所报的专业契合度也很高。”晓春说,纸上得来终觉浅,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课提供了很多去企业学习的机会,让学生不仅在实操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巧,同时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也有更好规划。

在实践中,晓春也感受到学校课程都是“干货”满满:“我们在校学习掌握的办公软件、ps课程,到现在仍获益匪浅,还在学校考了单证员专业证,让我之后从事外贸工作更加得心应手。”

晓春的感受是很多职业院校学生的缩影。

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范蠡商学院为例,商学院有实训室、工作室23个,还有一座产业孵化园,为学生提供直播间平台和跨境电商贸易平台。比如一些诸暨生产的袜子,就通过他们的虾皮(Shopee)平台销往东南亚。

范蠡商学院第五党支部书记、学生科科长赵杰已担任辅导员13年,他认为,职业教育给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非常充实,对学生的就业规划也非常高效。

“许多学生一开始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不强,刚入学时会有焦虑、迷茫情绪。”赵杰说,老师都会帮助其重拾信心,“比如有个男同学,在与老师交流后,重新树立学习目标,不仅升入本科,今年4月,还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。”

“还有一个学生,刚入学时很松懈。”学院老师发现他曾在部队服役,又有温州人敢闯敢拼的劲儿,便给了他许多创业建议和规划,而学校浓郁的“双创”氛围,也激活了他的“创业细胞”。大一创办豹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大三成为国内首位shopee官方认证讲师,并在马来西亚设立分公司。2021年,他成为了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。

实用,让职校毕业生

成企业“香饽饽”

位于新昌的上市企业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,主营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。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科伟告诉记者,目前公司技能人才缺口比较大,如机械、数控、质量等部门。

为此,公司与省内多家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,在招聘中,也偏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。“我们在用工中能明显感到,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,在学校里已经打好了基础,比如会看图纸,对基本理论掌握得很好。”刘科伟告诉记者,对于一些技能要求高的岗位,如果从普通员工开始培养,需要花两三年时间,才能让员工独当一面。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,公司只需要培养半年,倘若是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,培养时间最快可以缩短到3个月。

“所以目前我们在招工时,更偏向职业院校的学生。”刘科伟介绍,以前许多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,需要的是流水线工人,要求不高,现在企业纷纷转型,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大,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,招工时,企业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,“5年前,我们对刚入职员工开出的薪酬为月薪3000元左右,现在已经翻了一倍,且会随着员工的资历增加而增长。”

2014年,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保时捷(中国)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“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”校企合作协议,在此项目的推动下,学校又相继与浙江宝利德、比亚迪、蔚来等汽车企业开展项目合作。

“一般中等汽车服务企业,每年都有5-10人的招聘需求。”绍兴保时捷相关负责人介绍,浙江省有15家保时捷店,汽车技能人才需求很旺。此外,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,汽车服务企业的用工缺口变得越来越大,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认可度也越来越高。

该负责人表示,校企合作班学生优势明显,经过企业认证教师的训练,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强,技能操作规范,技术水平高,有不少学生还取得了企业认证,再加上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,学生整体素质、工作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,“这些学生参加工作后,能很快适应岗位,保持发展动力。”

偏见困扰职校生

就业选择

“招聘一名坐办公室的本科生,只需要贴上一张招聘纸,求职者便络绎不绝;招聘一名有技术的一线工人,却需要抢。”某企业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说,这一现象近几年来愈发明显。

浙江凯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大的集薄膜产品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,公司行政部经理唐林江告诉记者,一线工人难招这一情况,在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。

“招一线工人,即便是没有技术的流水线工人,也很不容易。”唐林江说,一线车间工人工资不低,一个月在5000元左右,但本地人、年轻人都不愿意来,“有的即便自己愿意,家人也有意见。”年轻的一线工人如果愿意学技术,就业前景非常广阔,有时却因为家人感觉“没面子”而放弃。

“我们碰到好几个愿意吃苦的年轻人,没多久就不干了,一问,说是家里不高兴。”让唐林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本地年轻人,他愿意在一线学习,家里开始也支持他,最后因为邻居说闲话,还是选择了辞职。

“目前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企业,都开始机械换人。”唐林江介绍,目前一些枯燥的流水线工种以及需要消耗体力的工种,都已经升级生产线,开始全机械化生产。

与一线工人情况相反的是,如果招聘行政岗位,只要在招聘网站发布信息,一天就能收到三五十份简历。其中最热门的当属驾驶员,由于工作轻松,加上相对自由,即便一个月工资只有4000元,公司招聘启事一发,一天最多能收到几百张简历。

在对绍兴4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后,市委党校杨宏翔教授了解到,企业招聘一线工人时,对绍兴籍学生不是很欢迎,而绍兴11所职业技术院校,学生本地就业率不足20%。

“这种情况的出现,不是因为学校的专业与绍兴的产业发展不匹配,而是因为许多绍兴籍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就业。”杨宏翔说,企业招一线工人时,更偏向于招收来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,他们对绍兴企业工作环境认同度更高,对城市的满意感更强,吃苦耐劳精神也更好。

绍兴本地的年轻人或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学生,更愿意从事销售工作或灵活度较高的工作,比如网络服务工作。“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,让许多企业家感觉实业难做,不愿再扩大投资,形成连锁反应。”杨宏翔认为,要改变这一局面,既要改善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,整个社会也要提高对职业技术能力的认可,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以及一线工人的社会地位。

(记者 陈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网址链接:http://epaper.sxnews.cn/sxwb/html/2022-05/16/content_11960_6136909.htm

(原载2022年5月16日《绍兴晚报》A5版)